- 在线时间
- 1312 小时
- 是否会员
- 协会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4-9-11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5813
- 精华
- 72
- 积分
- 62577
- UID
- 176349
      
- 积分
- 62577
- 精华
- 72
- 帖子
- 5813
|
发表于 2016-12-7 22:12:1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郝华林 于 2016-12-8 22:26 编辑
暖暖的棉花 巧巧的织女
绵绵的粗布 长长的历史
棉花,看到这个词心绪就拉长,是一种质本洁来又洁去的长。
我是穿粗布长大的,打小就了解棉花的种植和布衣的制作,也参加一些种棉劳动,更不会忘记妈妈为我们作衣服的动态和形象。妈妈在地里摘棉花,我在地头逮蚂蚱。我听着纺线车嗡嗡声进入梦乡。织布机咔哒,那是摇篮曲伴我睡眠。过年穿上新布衣,高兴地又长了一岁。布鞋穿破了,脚指老大露出来,衣上补丁像花花。打折的棉裤裤,过了一冬又一冬。
理家能手,种棉高手。妈妈八十春秋的人生画卷,拷贝在我们的心田。妈妈已长眠在摘棉花的地里。妈妈的遗产几卷粗布,被亲友分留纪念。
最可观又珍贵的是,我父亲于1958年用120照相机为摘棉花的妈妈拍的照片,年轻的形象定格,手拿棉花笑容灿烂,一把棉花像火,像花温暖我们。
老粗布谁说粗,老土布谁说土。黄道婆传来的技术,在当代展示的又细又巧。
暖暖的棉花,巧巧的织女。
缅缅的想念,长长的历史。
棉花一朵朵,开在心田。
线瓜一个个,暖在脚尖。
线棉一根根,长久思念。
棉布一捆捆,出在指尖。
布衣一件件,遮当风寒。
棉布一门技术,一脉地香,一份档案,一份温暖.
这些影像,记录在田园,记录在庭院,有冬天,有春天,有东山太岳山,有西山吕梁山。
布衣图像,乡关回望。
老粗布又称“土布”,在晋南一带叫母念,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以纯棉为原料,用原始的纺车,木织布机一梭一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0余道工序,以二十几种其本色线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变幻出近两千余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巧夺天工、千变万化。在西方纺织技术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床铺都是用粗布手工纺织而成,由于这种布纺出的衣服线条简单,色彩单调,质感也较为粗糙.x现代化的到来,粗布淡出人们的生活。 土布不土,粗布不粗,亲亲的织女,细细的母念。 宽宽厚厚的布,温温暖暖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