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578九木 于 2023-6-5 03:38 编辑
青海湖[藏族部落遗址]
藏族——(藏文:བོད་པ་)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本片2018年5月摄於青海湖畔,一处藏族部落遗址。
分布地带: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民族名称:“藏”为汉语称谓,自称“番”,(藏语音为“博巴”)。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人自称为“堆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为“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为“卫巴”,居住在西藏东境、青海西南部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称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称为“安多哇”。“巴”、“哇”藏语意为“人”。藏族他称亦很多:唐宋时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清时期称“西蕃”、“图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16——10
16——11
16——12
16——13
16——14
16——15
16——16
藏教——藏教,为天台大师智顗所立‘化法四教’之一。全称三藏教。即小乘教之别称。此教明因缘生灭四圣谛理,正教小乘,傍化菩萨。所言三藏教者,一修多罗藏,二毗尼藏,三阿毗昙藏;(中略)此之三藏教的属小乘。’此即以三藏为小乘教之别称。其中之修多罗藏,指四阿含;毗尼藏,指八十诵律;阿毗昙藏,指佛及诸弟子之分别法义。此三者通称为‘藏’,系以其各皆含藏有一切文理之故,亦即阿含为定藏,毗尼为戒藏,阿毗昙为慧藏;合此三藏之教,具有转恶为善、转迷开悟、转凡成圣之功用,故并称为三藏教。
藏教即三藏教,为小乘教之别称;略,指阶级次第。藏教七阶,即三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引天台四教仪集注载,三藏教菩萨修行至佛果,须经历七个阶段。七个阶段——(一)、四弘誓愿,即观苦、集、灭、道四谛之境而起,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愿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等四弘誓愿。(二)、三祇修六度,谓菩萨既已发心,于三阿僧祇劫勤修六度之行,得本愿满足。(三) 、百劫种相好,谓于百劫中,种诸相好之因,以百福德成就一相好,至三十二相具足,而得身庄严。(四)、六度相满,即修行六度之相圆满,如世尊在因位时,勤修种种善行。 (五)、兜率降生,谓为补佛处而出世度生,即自兜率天降生人间,以补佛处。(六)、降神出家,谓厌生老病死之苦而欲脱离,故求出家,入山修道。(七)、菩提树下成道,谓于菩提树下降服魔军,安坐不动,而成佛道。
中国是藏学的故乡。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这些正是藏学研究产生、发展的最根本条件,也是藏学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中华大地上成长发展起来的这门人文社会科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显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