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公园里有个’画舫斋‘’,画舫斋南接濠濮涧,北邻先蚕坛。乾隆年间,乾隆帝常来此消闲度夏,"画舫斋"三字便是他的手迹。清末慈禧也常至此游幸与传膳。
画舫斋游人稀少,除位置偏僻之外,也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景点,不仅因为它隐藏在山林之中,更因为文革后从未对外开放。直到2019年秋,画舫斋修葺一新后对游客重新开放了。 画舫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年),是清代帝后的行宫建筑,在北海东岸。画舫斋在二进院,为园内主体建筑,前轩后殿。画舫斋用欧阳修《画舫斋》命名,表明乾隆皇帝对周边景致的赞美。院内中间以方形水池为中心,回廊四匝的幽静庭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为"镜香"、"观妙"二配房,构成一处幽深的庭院,故称水殿。西北角院落为小玲珑,东北为古柯庭、奥旷和得性轩等。古柯庭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槐,相传已千年。画舫斋布局紧凑,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是北海的园中之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