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亭秋月 于 2024-8-22 21:40 编辑
‘玉涵堂’(吴一鹏故居)。在广济路东杨安浜16号,俗称阁老厅。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的左面一进,在后面有一花园。小园根据其地形地貌的特点,辟出春、夏、秋、冬四个景区。四时风景,各有其妙,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 多平方米,是苏州城外最大的古建筑群。南向,前临小河(其西段已填塞),东近通关桥,过桥即山塘街。我就是从山塘街过通关桥到达玉涵堂的。 现有房屋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共有5进,中路偏东,第一、二进为楼,第三进主厅即为玉涵堂,面阔三间16米,进深14米,扁作梁架,东西两山墙贴砖细墙裙,青石鼓墩柱础,轩敞古朴,尚属明代遗构。除主厅外,均为清代建筑。玉涵堂是苏州城外唯一一座明代建筑,其名取“君子于玉比德”之意,把玉比喻为修身的道德标准,体现了主人崇高的道德准则。玉涵堂建筑高大宏敞,它面阔三间,进深九架屋(前面一架廊屋不计在内),扁作梁架,前为翻轩,柱础为雕花青石鼓墩,墙身勒脚处为波浪纹雕花砖,建筑风格极为大气。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参观了玉涵堂后,对此极为欣赏,欣然写下了“文物化新,玉涵于堂”的题词。如此大体量的明式建筑在苏州的古建筑中极为少见。枫拱上的梁托、山脊部分的山雾云等处的明式雕刻简洁圆润,就连每一个梁下雕刻的花卉、圈草等图案也极为精...第四、五进是与两厢连通的走马楼。走马楼上有一间陈列有一条船舫,苏州园林很多有船舫,但在楼上室内的船舫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重修后的玉涵堂受到了很多游客的欢迎,并且获得了“山塘高级会所”的美誉,成为了苏州乃至全中国的著名景区。 吴一鹏 [明](1460-1542),字南夫,号白楼,长洲人。生于明英宗天顺四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年八十三岁。弘治六年(公元一四九三年)进士。世宗初,累擢礼部左侍郎,与尚书毛澄、汪俊力争大礼,颇著风节。俊去,一鹏署部事。累进尚书,入内阁典诰,张璁、桂萼忌之,出为南京吏部尚书,致仕。卒,谥文端。一鹏著有《吴文端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吴一鹏为官正直,体恤民情又颇著风节。沧浪亭五百名贤石刻上对他的画赞是:侃侃吴公,独持大礼,宁被罪愆,不敢失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