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为论坛用户
查看: 311|回复: 0

[原创] [原创] 世界文化遗产---航拍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

55

主题

303

回帖

25万

积分

大元帅

积分
252194

论坛新人更上一层楼鲜花勋章小花勋章新人进步

发表于 2025-4-15 21: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亭秋月 于 2025-4-16 15:06 编辑

20253月21日,我有幸应旅友之邀,到福建永定游览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是客家人将古代中国传统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杰作,是客家人聪明智慧的结晶。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永定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土楼”。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试想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土楼分为圆楼和方楼两种,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就像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在冷战时期,它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我国的核反应堆。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圈内厨房、餐厅、仓库、卧室、客房、祖堂,婚丧场所一应俱全,有序分布。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 还具有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采光良好,冬暖夏凉。它的结构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洪坑)包括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等核心景点。
   洪坑土楼群:洪坑村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坑镇东北面,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北土楼群:高北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精华之一,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作。景区里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和历史悠久的五云楼、世泽楼以及有“博士楼”之称的侨福楼等土楼,众土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一派美妙无比的田园风光。
  承启楼是土楼之王,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 承启楼直径73米,外墙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
   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其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称奇。

org_74739c810603ee8b_1742510724000.jpg screen_0869d889bd7c8fcd_1742460214000.jpg DJI_0276.JPG DJI_0325.JPG

DJI_0265.JPG DJI_0274.JPG DJI_0296.JPG DJI_0300.JPG

DJI_0305.JPG DJI_0310.JPG DJI_0320.JPG DJI_0329.JPG

DJI_0335.JPG DJI_0339.JPG DJI_0344.JPG DJI_0349.JPG

DJI_0364.JPG DJI_0369.JPG DJI_0384.JPG DJI_0399.JPG

DJI_0404.JPG DJI_0409.JPG DJI_0419.JPG DJI_0424.JPG

DJI_0434.JPG DJI_0451.JPG DJI_0466.JPG org_01b301129778d74b_1742458624000.jpg

org_2a6fe1ee1e55986e_1742459992000.jpg org_2b8efb2aa62e4083_1742459564000.jpg org_4e5cb6d8c92973ba_1742458814000.jpg org_4e18d5e18ca1b0b2_1742458694000.jpg

org_5a32130e3d733064_1742460404000.jpg org_5fcd6fb4d1836952_1742459974000.jpg org_6abf945853af18f4_1742459912000.jpg org_6fff6d1a2182642c_1742458588000.jpg

org_7b66f897774643c1_1742509384000.jpg org_8f04216f9487e569_1742459568000.jpg org_16fcb4834c2ef049_1742509556000.jpg org_17a9003f10658964_1742458608000.jpg

org_23d1fe70e6658a4f_1742458644000.jpg org_36ea49393ea188a3_1742510414000.jpg org_47d31385b22850b7_1742459564000.jpg org_77e677166732c3b2_1742510388000.jpg org_98d77b971b251c66_1742459568000.jpg org_0317bc3b2b3f21d4_1742459912000.jpg org_363e4fe17c3a64fa_1742458664000.jpg org_01890b76eb4b0699_1742509428000.jpg org_60689f65f493db44_1742459562000.jpg org_e752b9c27c59dda0_1742458804000.jpg








DJI_0389.JPG
org_9e946935ab81dbe4_174250945000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为论坛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中国民俗摄影论坛-民俗摄影人的网上家园

GMT+8, 2025-5-10 01: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