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禅寺中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以“晨钟暮鼓”谓时日推移。
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钟楼,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重建,乾隆十二年竣工。
钟楼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钟架,悬挂“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最大、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它的钟声悠远绵长,圆润洪亮,在过去北京城尚无高大建筑的时代,可以传播数十里远。原先钟楼内悬挂的并不是这口钟,而是同样为永乐年间所铸的一口大铁钟,但因为音质不佳,后来才改用铜钟。原铁钟已被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收藏。晨钟暮鼓连同那条贯穿紫禁城的中轴线已成为当下古都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