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见贤思齐 于 2024-2-5 07:45 编辑
上述两幅画面的景致是开放不久的北海公园的濠濮间中的“壶中云石”廊亭,其实就是个三面临水的水榭。 濠濮涧位于北海东岸一处僻静的山坡上的密林中,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是北海公园中一处著名的园中之园。根据乾隆御制诗记载,濠濮间用于休憩游玩、读书赏景、观看曲艺表演或进行投壶等游戏活动。 水榭内悬挂匾额“壶中云石”匾额。两侧抱柱楹联为:山参常静云参动;跃有潜鱼飞有鸢。所谓“壶中”,既是对古来神仙境界中的“壶中天地”的隐喻;同时,用“壶中”境界表达这种“片山勺水”的抽象山水意境,也是再贴切不过的。 濠濮涧始建于清,入口处为北海的东墙和西边的小土丘之间,所以很多去过北海公园的人未必到过濠濮涧,因为不显眼的缘故。 在“壶中云石”廊亭北侧,有一座青石的牌楼,上镌刻着乾隆御笔的对联,据说这是国内几座最小的石牌楼之一。牌楼南侧,几折青石桥畔,就是画面中那片袖珍的水面。紧邻水面的是本片拍摄立足点的显得比较幽暗的水榭。水榭雕梁画栋,上悬金字儿的“壶中云石”黑匾额,两侧抱柱楹联,左边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右边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意思是天上有鸢,水里有鱼,要啥有啥想谁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