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马起源于明代,至今已近300年历史。窈川乡依山下村四周群山环抱,山上野兽多,经常糟害庄稼及人畜,百姓惶惶不安。大祭马就是为驱兽保平安兴起的。 现在的大祭马已由钢筋骨架代替木头骨架。马身也拆成几个部分,底座加上橡胶轮子,便于装运、展示。造型也有了改革发展,越来越壮观,深受群众欢迎。每逢展出,总是引起轰动,无不称奇。 大祭马工艺流程为选毛竹——扎马形——糊马身——扮外表。先用毛竹(篾)编扎成马的形状,底座为木架,然后在马身上糊上白纸和彩纸,成为一匹高大威武的大祭马。马身悬挂小宫灯,用以装饰。大祭马身高千丈,长二丈八尺,宽五尺,头高丈余,四脚装木轮,每只木轮直径为二尺五。制作马外壳需毛竹1200斤,光马尾就需竹丝30斤。大祭马做好需用工数百计。 迎大祭马时,观赏的、焚香拜祭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场面壮观,十分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