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南端的曾厝垵,历史上是个渔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明朝时,曾厝垵属海澄月港商船之泊地,海澄开往海外的船舶需至厦门查验,停靠于曾厝垵避风候讯。
历史上的曾厝垵村民生产生活一直是男人出海打渔,女人留在家里耕田带孩子。如今,曾厝垵村已改为曾厝垵社区居委会,村民也早已告别了千百年的“男渔女耕”的生产生活方式,围绕旅游业搞起来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经营,生意越来越红火,渔村也发生了天安翻地覆的变化。
走在曾厝垵,映入眼帘的除生意兴隆的三产业经营外,随处可见当年华侨遗留下来的痕迹。建筑是最直观的展示,当年华侨建造了大量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至今仍较好保留。这些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屋顶为马鞍脊或燕尾脊的南洋风格。
|
|